今年暑期档的电影市场简直比三伏天的太阳还要火爆!原本以为陈思诚带着《恶意》来势汹汹,结果半路杀出个好莱坞赛车片《F1 狂飙飞车》,直接上演了一场票房逆袭的好戏。这剧情要是拍成电影,估计都没人敢信!
6 月 27 日上映当天,《F1 狂飙飞车》只拿下了 1200 万票房,排片率更是低得可怜,只有 10% 左右,被同期的《酱园弄》和《名侦探柯南》压得死死的。当时不少人都觉得,这部赛车片估计要凉凉了。可谁也没想到,从第二天开始,它的票房就像赛车踩了油门一样,一路狂飙!
连续 3 天票房逆跌,上座率更是连续 5 天夺冠。到了 7 月 5 日,上映第 9 天,票房直接涨到了 2129 万,排片率虽然只有 4.2%,但上座率高达 17.5%,把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和《名侦探柯南》都甩在了后面。截至 7 月 10 日发稿时,影片上映 11 天累计票房已经达到 1.67 亿,市场预测最终票房将突破 4 亿。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 “速度与激情” 啊!
《F1 狂飙飞车》能逆袭,靠的可不是运气,而是实打实的口碑。影片豆瓣开分 8.5,随后一路涨到 8.6,猫眼 9.5、淘票票 9.6,位居 2025 年好莱坞电影评分年度第一。
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可是大有来头,由《壮志凌云 2:独行侠》的原班人马打造,90% 的赛道镜头都是在真实赛道上拍摄的,还用上了特制的 IMAX 摄影系统,以克为单位计算配重,确保在 300 公里时速下仍能稳定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。导演科辛斯基更是把实拍美学推向了新高度,让观众仿佛坐在赛车的神经末梢,亲身感受引擎的轰鸣、橡胶颗粒的飞溅和速度带来的扭曲视野。再加上汉斯・季默的配乐,简直绝了!那种静默与速度的张力,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。
另一边,陈思诚监制的《恶意》就没那么幸运了。这部延续了 “悬疑反转 + 女性主义” 题材的电影,上映 3 天累计票房仅 8786 万,业内预测最终票房难以超过 1.5 亿。虽然点映时票房飙到了 2600 万,但口碑却像坐过山车一样,豆瓣开分 6.3,猫眼专业版预测最终票房可能只有 3.3 亿左右。
《恶意》的问题出在哪儿呢?首先是剧情逻辑硬伤太多。自杀视频正对病床、警察漏查的监控被实习生捡漏,这些巧合简直让人无力吐槽。而且反转全靠录音、日记、视频三件套,观众早就看腻了。角色塑造也很失败,全员工具人,张小斐演的绝望母亲前一秒卖惨后一秒蹦迪,情绪切换比川剧变脸还快;反派 MCN 老板更是直接把 “我是坏人” 刻在了脑门上。
最让人无语的是,女性角色集体祭天,护士被网暴、记者当炮灰,说好的 “人性灰度” 全成了 “女性必死” 的祭品。
《F1 狂飙飞车》的成功和《恶意》的失败,给电影市场上了生动的一课。在这个观众审美日益挑剔的时代,靠套路和情怀已经行不通了。观众走进影院,要么图个爽,要么想被打动,谁愿意花钱被 “教育” 呢?
《F1 狂飙飞车》之所以能逆袭,是因为它真正尊重观众,用极致的视听体验和专业的制作征服了大家。而《恶意》则是站在了观众的对立面,把观众设置成反派,透着一股自证和自怜,很难让观众共情。陈思诚曾经的成功,靠的是懂观众;如今《恶意》的遇冷,或许正是忘了这一点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F1 狂飙飞车》不仅在内地市场表现出色,在全球市场也掀起了热潮。上映十天后,全球累计票房突破 2.9 亿美元,成为苹果公司史上最卖座的电影。
苹果公司此前推出的《拿破仑》《花月杀手》等电影都票房惨淡,这次终于凭借《F1 狂飙飞车》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。这也证明了,只要内容过硬,即使是科技公司跨界做电影,也能取得成功。
在香港市场,《F1 狂飙飞车》同样表现强劲,上周票房 1606.8 万港元,上映 11 天累计 2717.9 万港元,按照这个势头,最终票房很可能突破 5000 万港元。相比之下,港片的生存空间却被进一步压缩,两部进入前十的港片票房总和仅 81 万港元,实在让人唏嘘。
按天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