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王源演唱会门票三秒售罄是假的吧?我身边根本没人追他!"这条微博最近在网上炸开了锅。发帖的网友信誓旦旦说自己周围一个追星族都没有,质疑流量明星的数据都是水分。这事儿可把真粉丝们气得够呛,这不就跟"我没见过外星人所以外星人不存在"一个道理嘛!
追星这事儿现在可跟以前不一样了。十年前追星族举着灯牌满街跑,现在都学会"潜伏"了。办公室里的程序媛小李,平时一副高冷范儿,谁能想到她手机里存着上百个王源的表情包?上周五下班时还听见她跟闺蜜嘀咕:"抢到内场票了,千万别让同事知道。"这年头,追星都跟搞地下工作似的。
数据最能说明问题。王源去年那场演唱会,三万人的场子门票三秒抢光,加场后又是秒没。这要都是水军刷票,那得雇多少人啊?马嘉祺也不差,新歌上线当天评论就破了十万,粉丝们真金白银地打榜,这热情假不了。有人说这些都是公司买的,可买数据能买到演唱会场场爆满?能买到粉丝接机时那震耳欲聋的尖叫?
老一辈总爱说现在的明星不如从前。这话听着耳熟,二十年前他们也是这么说周杰伦的。"吐字不清""长得不帅",现在倒成了经典。流量明星挨的骂,跟当年周杰伦遭遇的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有意思的是,那些骂流量明星的,手机里存的歌单一大半都是抖音神曲,这不也是另一种"流量"?
追星的姑娘们现在可精着呢。白天是写字楼里的白领,晚上变身数据女工。微博超话签到、打榜投票、反黑控评,一套操作行云流水。她们早就不玩当年那种疯狂追车的戏码了,现在的粉丝比谁都懂分寸。那些真正的私生饭、代拍,在粉丝眼里跟过街老鼠没两样,可外人哪分得清这个?
演唱会的现场最能说明问题。当灯光暗下,音乐响起,看着满场挥舞的荧光棒,听着此起彼伏的合唱,任谁都得承认这些粉丝的热情是真的。那些说"流量明星没真粉"的,建议去现场看看粉丝们哭花的妆容,听听他们嘶哑的嗓音,这装是装不出来的。
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。很多自称从不追星的人,手机里都存着几个明星的表情包,电视上看到熟悉的面孔也会多看两眼。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,才是现在大多数人和明星相处的常态。真正的粉丝可能没想象中那么多,但也绝对没某些人说的那么少。
行业内部的人都清楚,现在的数据监管有多严格。平台防刷机制越来越完善,买数据早就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。那些动辄上亿的播放量,几十万的评论,背后都是实打实的用户。粉丝们为了偶像熬夜打榜的时候,有些人还在梦里呢。
追星文化在发展,早就不是当年那种疯狂模样了。现在的粉丝更理性,更懂得圈地自萌。她们会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为偶像欢呼,出了圈子就变回普通人。这种"双面人生",不正是当代年轻人的生存智慧吗?
下次再有人说"流量明星没真粉",建议他去看看演唱会场馆外排队的人群,去看看音乐节上跟着节奏摇摆的观众。有些热爱就像地下河,表面看不见,底下却暗流涌动。当这些暗流汇聚成河,谁还敢说它们不存在呢?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
按天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